2025年上半学期,中国政法大学金融科技法治研究院院长赵炳昊教授再度开设《金融科技与Web3的法律政策与监管》选修课。这门课程旨在探索金融科技与Web3领域的法律政策与监管框架,聚焦新兴技术对传统法律体系的冲击与重塑。课程特别邀请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同授课互动,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体验。
2025年3月3日,在第二节课上,赵炳昊教授回顾了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挑战。他指出,加密货币的无国界特性、法律定性模糊、技术复杂性,以及对金融稳定和反洗钱的潜在威胁,使得各国在监管时面临巨大困难。为应对这些挑战,不同国家采取了多样化的监管路径,形成了五种典型模式:一是反洗钱(AML)注册制度,如毛里求斯、韩国、巴哈马等地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进行反洗钱注册,以确保运营合规;二是新的虚拟资产(VA)制度,如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等专门立法明确加密资产的法律地位;三是混合/证券制度延伸,如马来西亚、英国和香港将现有证券法规扩展至加密资产领域,以规范其作为金融工具的使用;四是支付制度,如新加坡通过《支付服务法》将加密货币纳入支付体系监管;五是从通过执法实现监管向明晰监管框架的转型过渡模式,如美国正逐步建立系统化的监管框架以应对技术与市场的迅猛发展。赵教授强调,这些路径体现了各国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权衡,同时也反映了各自经济结构、法律体系及政策目标的差异性。他进一步指出,这些国际经验为中国未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

第二节课还邀请到UWEB校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新加坡)元宇宙委员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于佳宁博士。于博士带来了题为《Web 3.0生态与应用全景解析》的主题授课,并分享了2025 Web3.0行业八大趋势展望:一、放松的货币政策与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加密友好氛围形成双重驱动力;二、比特币机构采用加速,储备资产角色成为价格增长核心动力;三、RWA价值释放迎来新高潮,链上资产拓宽加密市场边界;四、Layer1新势力崛起,Layer2生态重塑链上经济增长逻辑;五、链抽象推动Web3.0应用规模化,简化开发与用户体验升级;六、比特币生态的下一步:可编程性升级与质押经济的崛起;七、技术进化催生爆发元年,AI Agent 应用成为区块链生态重要部份;八、Meme生态增长势能延续,文化驱动构建新经济形态。

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仅全面了解了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及全球监管路径,还深入学习了Web3.0应用与生态全景。赵教授和于博士的讲授帮助学生从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维度理解数字时代的新兴趋势,并鼓励他们探索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法律规范之间寻求平衡。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他们未来从事金融科技法治领域的研究或相关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炳昊院长主导开设的《金融科技与Web3的法律政策与监管》课程,是中国法学教育在新兴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该课程以前瞻性的视角,系统性地填补了法学教育中关于金融科技与Web3法律问题研究的空白,为相关领域的学术探索开辟了新路径。同时,课程聚焦加密货币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监管政策的现状与挑战,为推动该领域的政策研究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